新闻中心-陕西基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 >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信息公告
《每日聚焦》从陕西最大鲜花工厂 看科技赋能重塑农业生产新范式

发布者:信息员    发布时间:2025-09-24    分享到:

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而科技创新则是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。近年来,我市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”的决策部署,以科技为笔、以创新为墨,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描绘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

今天,我们就带大家走进泾河新城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,看看这里如何通过全自动智能温室、无土栽培技术、农业物联网等“黑科技”,让传统农业焕发新生,实现鲜切花等农产品的高效优质生产,为区域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。

走进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,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座占地面积超3万平方米的全自动自动化温室。这座温室可不是传统意义上的“大棚”,而是集环境调控、精准灌溉、智能监测于一体的“农业科技创新实验室”。


温室内部,玫瑰鲜切花整齐种植在岩棉基质中,叶片翠绿、花朵艳丽,阵阵花香扑面而来。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运营主管李朝阳介绍,温室通过智能系统精准控制温度、湿度、光照和水肥,让玫瑰、红掌等鲜切花生长全程处于最佳环境中。

李朝阳说,当下,在种植创新上,红掌使用的是花泥种植,玫瑰则使用的是岩棉种植。借助自动化温室的“恒温恒湿控制系统”和精准的养分供给,目前我们的玫瑰栽培也进入了高效高产阶段。

通过定期的巡检、海量数据的分析、专业团队的维保,全自动温室当下运行顺畅,用工作人员的话来说,可以达到“一个人精准控制5万㎡温室”的高效生产效率。当下,除了玫瑰种植区,温室近2万平方米的空间还种植了27种红掌产品。


借助恒温恒湿控制系统和精准的养分供给,红掌叶片舒展、花色鲜亮,品质远超传统种植模式。在标准的种植栽培模式和完善的采购处理流程下,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鲜切花年产量达到了1450万支,产品不仅供应国内各大城市花卉市场,还远销海外,成为泾河新城农产品出口的一张“亮丽名片”。

在高效种植模式和采购流程下的作用下,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的产品质量和供应能力,也得到了市场渠道商的高度认可。

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的亮眼成绩,只是基泰农业公司布局泾河新城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。为推动农业产业融合发展,基泰农业公司以“多元业态赋能乡村振兴”为思路,除了建设高效农业生产基地,还打造了以松为主题的唐宫园林式疗愈园林——上松苑。

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与苍翠挺拔的松树相映成趣,园林景观融入唐文化元素,既保留了传统园林的雅致,又兼具现代疗愈功能。这也为泾河新城发展乡村旅游、拓宽农业价值链条提供了新路径。


事实上,在基泰农业公司的发展布局中,“数字化”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。为提升生产管理效率,公司建立了“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”,通过分布在各个生产基地的传感器,实时收集温室环境数据、作物生长数据、水肥使用数据以及产品销售数据。

这些数据经过平台分析处理后,不仅能为生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,还能实现对包括基泰园艺特色设施农业产业园、上松苑等产业板块的精准管控。让生产管理告别了“凭经验”的传统模式,迈入“靠数据”的智能时代。

从全自动智能温室到多元农业业态,从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到市场的广泛认可,基泰农业在农业领域的布局,不仅实现了自身的高质量发展,更带动了区域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。事实上,基泰农业的发展是我市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。


近年来,市农业农村局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,不断出台扶持政策,搭建科技赋能农业平台,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了一批农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,让科技真真切切的成为了农业发展的“加速器”,让农民共享到了实实在在的科技发展红利。

从5万平方米的全自动温室到1450万只的鲜切花年产量,从农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到“农业+文旅”的融合发展模式,基泰农业用实际行动诠释了“科技兴农”的深刻内涵,也为我们展现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。

未来,在我市农业新质生产力的持续打造下,我们相信会有更多像基泰农业这样的企业扎根乡村,以科技为翼,助力农业强、农村美、农民富的目标早日实现,书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。